北京中科白颠疯医院提升技术管理水平是水泥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
2012年水泥行业经济效益下滑已成定局。据国家统计局2011年年报显示,2011年规模以上水泥制造业利润总额1069亿元,销售利润率11.7%。按2011年规模以上水泥制造业销售利润率计算,剔除水泥企业利润中的非水泥产品收益,2011年吨水泥利润应该在36元左右。2012年规模以上水泥制造业利润总额预期下降40%,销售利润率6%,吨水泥利润下降到17元左右。2012年水泥行业经济效益的下降,值得我们对近10年来水泥行业发展状况进行反思。
我们可以将2012年水泥利润的下降归结为煤、电、原材料、人工成本、财务利息等生产要素成本费用的上涨,但问题在于近年来,水泥主要生产要素成本费用持续高位运行,2011年水泥行业为何能在主要生产要素成本费用上涨的情况下,水泥利润实现历史最好水平呢?2012年水泥利润下降直接的、表面的原因是水泥价格的下降,而水泥价格的下降我们可以将其归结为水泥需求不振、产能过剩,但产能过剩问题是近年来长期困扰水泥行业发展的痼疾,为何2011年在产能同样过剩的情况下,能实现水泥价格的上涨和利润的增加呢?我们也可以将2012年水泥价格和利润的下降归结为水泥产业集中度不高、市场的恶性竞争。但近年来,水泥行业产业集中度已经有了很大提升,目前20多家全国性大水泥企业集团熟料产能已经占总量60%以上,部分水泥主要产销区域占80%以上,而且2012年由于市场的不景气,部分落后产能的淘汰,水泥行业产业集中度又有所提升,产业集中度问题也不是2012年水泥价格和经济效益下滑的根本原因。
2003年以来,水泥行业在国民经济和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的带动下,水泥产品总量快速增长,产业结构也发生深刻变化。近10年来,水泥行业产业结构变化最显着的特征是水泥生产新型干法比例的大幅度提升,落后生产能力的淘汰和新型干法熟料生产能力的发展,目前水泥生产新型干法比例已经接近90%。
但反思近10年来水泥行业的发展历程,水泥行业发展方式仍然没有摆脱以总量扩张为特征的外延式发展道路,而总量的扩张是以能源资源消耗的增加为代价,效益的增长是以销售规模的扩大和价格的上涨来实现。新型干法比例的提高,是以新型干法熟料能力的扩张来实现的,新型干法生产技术本身并没有质的飞跃。“十一五”时期,水泥行业每年将近1500亿元投资,其中主要用于基建项目必不可少的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而标志着水泥投资项目技术装备含量的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比重低于45%,这个比重甚至低于“十五”时期47%的平均水平。
重视总量扩张、轻视生产技术水平提升的结果是,目前水泥生产新型干法工艺比例虽然接近90%,但目前运营的80%以上的新型干法生产线单位产品能耗和排放达不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水泥生产成本中,煤电和原料成本仍然占60%以上,水泥仍然是严重依赖资源能源型产业,而不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水泥投资的低技术装备结构,导致近10年来,水泥生产成本中折旧成本长期在6%左右徘徊。高能源资源成本使水泥经济效益极容易受能源资源价格上涨的影响,受能源资源瓶颈的制约。2011年,水泥产量增长11.4%,水泥利润增长75%,同时规模以上水泥制造业能耗总量也增长了14.1%,水泥行业的传统发展方式的确已经不可延续。随着2012年国民经济进入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发展时期,国民经济发展方式也从以投资拉动转向消费拉动,水泥行业高投资依赖、高能源资源依赖、低技术含量弊病暴露无遗,经济效益的全面下滑不足为怪。
近10年来,水泥行业产业结构变化的另一个显着特征是产业集中度的提高,水泥行业从10多年前只有几家行*性企业集团发展到现在有几十家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大企业集团占行业主导地位的局面。但目前多数水泥企业集团还停留在规模的扩张上,管理的整合和技术装备水平的提升还处于起步阶段。水泥行业产业集中度虽然已经达到一定程度,但没有技术、管理含量的产业集中度是没有意义的。目前水泥行业企业之间技术、管理水平的巨大差距,以及因此而形成的单位成本差距,是水泥市场恶性竞争的土壤。只有全面提升水泥行业整体技术、管理水平,水泥行业才能健康发展。
中国水泥工业已经处于新发展阶段的门槛,只有科技创新和管理提升才能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才能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才能实现由大变强的历史性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