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结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欧美垄断维C超50年拿下全球90市场 [复制链接]

1#

你能想象一颗小小的维C,竟然见证了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的崛起。一片维C,如何隔断大国命脉?中国企业又是如何拿下全球90%市场,成功突围?

欧美垄断维C超50年

维生素C,具备抵御坏血病的功能,又被称为抗坏血酸,对人体而言是不可或缺的物质。古代人们体内维生素C含量过低时会出现坏血病,这一疾病曾经令人闻风丧胆。

此后人们也开启了同坏血病斗争的历程,而这段历史也是维C的发现史。

多年前,来自古罗马帝国的军队抱着征服天下的野心前往非洲,然而在漫天的黄沙中,士兵因为长时间没有食用水果和蔬菜,许多士兵身体逐渐支撑不下去,随后还出现牙缝流血、关节疼痛等各种症状。

15世纪至16世纪,坏血病曾经在整个欧洲范围内蔓延,专家甚至认为所有疾病的源头均为坏血病。

在新航路开辟之后,许多商人会前往世界各地经商。而这些商人在经商过程中,因为长时间没有补充维C也出现了坏血病,这种情况在海上变得更加危险。

18世纪中叶,坏血病席卷整个欧洲,受此影响,英法等国家航海业陷入瘫痪。直到18世纪末一位名为伦达的英国医生突然发现,只要症状严重的坏血病病人每天食用柠檬,所有的症状很快便会消失,这也让人看到了战胜坏血病的希望。

此后人们发现,原来令人类闻风丧胆的坏血病,依靠普通的橘子或柠檬便可以轻轻松松治愈,随后许多士兵通过使用柠檬汁来治疗坏血病。然而许多医学专家们为了在柠檬中提取维C这种物质,却耗费了上百年的时间。

年,来自英国的科学家齐佛首次从柠檬汁中获得一种白色晶体,这种白色晶体便是维生素C,维C抗坏血病的效率比普通柠檬汁强倍。

年,来自匹兹堡大学的两名专家对从柠檬汁提取的结晶状物质运用到豚鼠体内之后,发现这种物质有抗坏血酸的作用,而这也象征着维C首次被发现。

年,瑞士科学家利用葡萄糖等各种原料首次生产出了人工维C,维C首次站上历史舞台。维C也成为了家喻户晓的药物,此后维C行业则被罗氏所垄断。

年,一名28岁的瑞士青年在巴塞尔开了一家药厂,这家药厂的名字来自于其妻子婚后的名字,于是这家药店便被人们称为罗氏。

直到今天罗氏依旧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家族企业之一,同沃尔玛等诸多家族企业处于同一水平。不过在当时,罗氏只是欧洲普通药厂之一。

年,罗氏的主要业务依旧是纺织染料,当时纺织染料的巨头不计其数。

让罗氏成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制药企业是源于一次决定,而这一决定起源于坏血病。在当时坏血病极其严重,意味着维C也会有很广泛的市场。

瑞士科学家成功生产出人工维C之后,便将方法卖给了罗氏,罗氏凭此成为世界上首家能够实现大规模生产人工维C的企业。

罗氏在此后不长的时间里便凭借举一反三的本领,成功合成了维生素B1、B2等等,而这些维生素在西方国家中有很广泛的市场,尤其是维C更是成为人们口中的神药。

上世纪70年代,单是罗氏一家公司便占据了全球50%~70%的维生素市场,罗氏也凭借这一垄断地位赚得盆满钵满。

年,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多名专家成功研究出“二步发酵法”,首次打破罗氏在维生素市场的垄断地位。

罗氏在意识到问题之后,迅速花费万美元买下了这一技术的专利。但是买下专利之后,罗氏却没有用于生产,而是继续引用老技术。

原本按照这种方法可以提高维C的产能,但是罗氏却没有引用。罗氏通过这样便可以保住维C的价格,进而保住罗氏的利润。

直到年罗氏才选择出售手头上所有的维生素业务,全面撤出全球的维生素市场,罗氏垄断维生素市场的局面也一去不返。

其实早在年,中国便在国内开始试着生产维C。年东北制药总厂已经能够实现年产30吨维C,但当时还是引用国外的技术。直到后来二步发酵法正式诞生之后,中国的维C生产才不用受制于人。

等到中国占据更多市场份额之后,维C垄断联盟开始同中国打起价格战,而中国在这期间元气大伤,最终败下阵来。凭借种种优势,欧美最终垄断维生素生产超过50年。

两次交锋?

不过,之后中国多次凭借技术突破成功打破欧美的垄断,在维生素市场上获得一席之地。中国生产的维C有70%用于出口,大部分出口到欧美发达国家。

因为中国的发展植根于农业文明,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食用蔬菜等各种富含维C的产品,因此中国民众大部分体内不缺乏维C。而西方国家普遍以肉食为主,所以他们会比较缺乏维C。

随后中国企业迅速瞄准世界维C市场,开始研究属于中国自己的维C生产技术。中国成功研制出二步发酵法之后,却选择将这一技术卖给罗氏,不过当时中国境内仍然可以使用这一技术生产维C。

年利用这一技术生产维C的药厂已经达到了几十家,但是当时罗氏并没有感觉到危机。

罗氏自认为自身在维生素市场占据的领域是无法撼动的,不将中国企业当做对手。为了能够获得更多利润,罗氏开始提高维C的价格,因此罗氏还被迫接受美国司法部的调查。

此后随着中国维C产量不断提高,罗氏开始同中国打起了价格战。罗氏将维C价格在原有的基础上下降70%,目的是让中国无利润可图,最终放弃生产维C。但罗氏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中国生产维C所用的二步发酵法成本极低。

罗氏主动掀起的价格战,非但没有扼杀中国的维C生产,反而是让中国有了生产的动力,产量也在稳步提高,反而是罗氏因为生产的维C在价格等多方面都没有办法占据优势,最终只能将维C的业务出售给荷兰公司。

之后许多海外的企业也无法做到像中国这样,最终只能够选择放弃维C的生产线。

中国凭借强大竞争力占据国际维C市场大半壁江山之后,美国坐不住了。在年华北制药集团、石家庄制药集团维生药业、华源集团江山制药及东北制药被美国起诉。

美国声称中国4家企业联合起来,垄断国际维C市场,恶意操控维C的价格以及产量,这种行为触犯美国法律。

美国企业指出,年12月,河北维康药业等4家中国主要生产维C的企业在一次会议中,就维C出口价格等达成共识,通过控制维C产量制造供不应求的局面,从而利用这一机会提高维C的价格,谋取更多的利润,因此中国4家企业应该给予原告一定的赔偿。

对此,当时中国医保进出口商会西药部主任乔海利指出,截止至年底,中国有许多企业投入到了维C生产,导致维C行业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维C的价格也从原先的每千克5美元跌至2.8美元,这给中国带来了高达50亿元的损失。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药企才召开了会议,会议的内容主要是协商未来各大企业的维C的出口量等等。

业内人士认为,年12月维C价格出现飙升,是美国对中国企业启动反垄断调查的原因之一。因为美国无法放弃使用中国的维C,而又不愿意承担如此高的价格,所以提出了这一诉讼。

年,全球维C产量约为12万吨,而被美国司法部调查的这4家企业生产了8.2万吨维C,也就是说这4家企业占据了68%的市场份额,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维C进口大国。

这起美国针对中国的反垄断诉讼案件,花费了12年的时间才以中国企业胜诉而告终。

年,中国企业在一审中遭遇败诉。河北制药集团作为被起诉的一方认为,该案件在审理过程中有失公正,已经违背了相关法律,该公司的所作所为均依照中国的法律,不存在任何违法的行为。

中国企业的行为并不是美国口中所说的垄断行为,垄断行为主要是为了遏制市场竞争,从而导致生产效率低下等等。

而中国对维C的数量和价格进行控制,主要是为了避免因产能过剩而引起行业恶性竞争,从而导致出现海外倾销。

中国企业在一审判决败诉之后,许多人认为即使中国企业再次提起上诉也不会改变结果,但是中企却坚定不移的维持国内企业的利益。

中国商务部曾经多次告知美国,指出中国企业生产维C的过程符合中国的法律法规,美国的审理带有不恰当的偏见。

好在此后二审中,中国企业终于迎来了公正的判决,最终以胜诉结束了该起案件。这对于中国生产维C的企业来讲至关重要,因为这有利于开拓更为广泛的美国市场。

该起案件也是美国对华发起的首次反垄断诉讼案,而美国又是一个依照判例法的国家,这案件将会成为未来类似案件的审判参考。

除此之外,此前有一些来自欧洲和日本的维生素企业也曾经被美国提起诉讼,这些企业不单单要面临天价罚单,还需要承担一定的刑事责任。

如果中国企业在本次案件中败诉,极有可能会落得同样的下场,还有可能引起美国对中国其他行业的调查。

当时为了捍卫中国企业的利益,中国商务部在美国对中国企业提起诉讼时,便介入了该起案件。

中国商务部以法律顾问的身份向美国提交了法律意见书,表明中国企业的商业行为符合中国法律法规,与此同时还利用外交层面不断给美国施压,要求美国必须要作出公正的裁决。

年一审判决中,美国法院没有接受中国商务部的意见,最终以中国企业败诉告终,被告需要赔偿原告高达1.48亿美元的损失。

而在二审过程中美国法院则推翻了一审的判决,并且认为当外国政府介入该起案件时,美国法院也应该采纳外国政府对相关法律的解读。

此后,美国允许中国商务部以法律顾问的身份参与口头辩论,随后中国商务部官员亲自前往美国参加庭审,同美国官员展开激烈的辩论。

二审判决中,美国法官采纳了中方的法律意见,中国商务部也成功捍卫了中国企业的利益。

中国维C的逆袭之路

中国企业作为一个比较晚生产维C的企业,想要在维C行业实现崛起并不容易。年1月份,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和北京制药厂成功发明了二步发酵法,此后又将这一专利出售给了罗氏的公司,并且创下当时中国最大专利出口交易额的历史纪录,在当年这对国家来讲是有利的。

二步发酵法不单单能够降低成本,还能够减少对环境产生污染,进一步改善工人的生产条件,可以为当时创造出巨大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中国成功成为维C出口大国,这正是中国科技带动生产的体现,而在这过程中,中国又付出了哪些努力呢?

19世纪60年代中期,北京制药厂开始采用一步发酵法生产维C,生产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噬菌体感染,维C的产量并不高。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专家在了解到这一难题之后,着手培育抗噬菌体,帮助企业解决这些难题。

此后中国科学家又了解到,在生产维C的过程中存在环境污染严重、工人难以操作等诸多问题,随后便将这些问题结合起来一起解决。

中国科学家们广泛查阅资料之后,确认可以放弃原先的化学氧化,采用生物氧化来生产维C,经过讨论之后,科学家们决定深入到工厂进行实地研究。

中国科学家们在同北京制药厂进行沟通之后,北京制药厂同意在年正式成立工作小组开展生产维C的研究,这一课题被命名为二步发酵法,顾名思义是通过两步发酵生产维C。

科学家们在研究过程中结合实践与理论,投入大量心血,不断攻克难关,最终在年结束了科研人员在北京制药厂的研究。

年7月份,燃料化学工业部正式举行二步发酵法的鉴定会。在本次会议上明确,北京制药厂和微生物研究所已经成功寻找到这一新工艺的菌种,并且初步确定接下来研发的路线。

年至年,大量科学家继续在微生物研究所内进行相关技术的研发,并且帮助其他生产维C的工厂解决产量不稳定等问题。年,该技术被授予国家发明二等奖。

年,在东方科学仪器进出口公司和中国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总公司的带领下,这一专利被转让给罗氏公司,当时这一转让为中国赚取了万美元。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给许多国家的印象依旧是科技落后。中国能够成功将二步发酵法转让给其他国家,不仅仅是在为国争光,还给国内研究人员带来了信心。

当时中国的生产水平不高,科研环境也比较恶劣,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许多科研人员前赴后继投入到了维C生产的研究,最终中国也凭借自身努力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科技竞争力。

其实维C的出口额在中国整体的出口额中只占据极小部分,但是它象征的是科技改变了中国的一种个行业命运,这种发展思路值得其他行业借鉴。

在当今现代化的社会中,只有在某个行业中掌握最核心的技术才能够逐步成为这个行业的领头羊,并且占据行业发展的先机。这过程中会遇到种种困难,但是只要能够保证技术领先,就没有跨不过去的难关。

如今在罗氏公司放弃生产维C之后,目前除了中国之外,剩余的部分产能则掌握在荷兰DSM公司手里。

中国目前的维C产能主要集中在东北制药集团等5家维C生产巨头,维C也是中国极少能够获得专利的产品之一。

凭借拥有生产维C的先进技术,中国在国际维C市场掌握一定的话语权。近些年来中国生产维C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产业集中度较高,拥有强大的竞争能力。

总体来看,中国的维C生产稳中求进,价格也没有出现较大波动。年中国生产的维C数量达到12.6万吨,其中有8.9万吨用于出口,占据国际市场90%左右。

因为中国生产的维C在国际上具备价格等多方面的优势,所以有许多企业也投入到了维C的生产中,但是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行业饱和,有可能会导致维C价格被压低等等。

此后中国工信部开始牵头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维系生产,提高行业准入门槛。

中国工信部此前曾经制定了《维生素C行业准入条件》,该准入条件在环保、安全等诸多方面对维C生产进行了规定,

《维生素C行业准入条件》的出台是为了保证产品的价格稳定处于某个区间范围,同时还能够提高产业的集中度。

其实维C的价格主要掌握在东北制药等5家企业的手里,这5家企业占据全球90%的市场份额,但是如今随着生产维C的商家越来越多,这5家企业也很难控制维C的价格。

这一现象早在年便开始出现,当年1月份维C的售价为每公斤75元,直到9月份维C的售价已经下跌到每公斤37元,而生产维C每公斤的成本在30元左右。

有时候行情比较好,维C的价格有可能可以达到元,可见维C的价格已经开始出现失控。

当时许多企业都加入到了维C销售竞争中,为了能够提高竞争力,个别企业通过压低价格来吸引消费者购买更多的维C。

如果这种恶性竞争没有及时控制,维C的价格会被越压越低,有可能会卖出白菜价,这同中国所付出的劳动力是不相等的,也不利于维C行业可持续发展。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5家生产维C巨头开始联合起来决定通过降低产量维护维C的价格。

早期就5家企业所采取的措施还可以稳定维C的价格,但是随着产能过剩的问题越来越严重,维C的价格也出现了大幅度的波动,年中国国内维C的产能已经超出国际实际需求的一半。

这一系列问题的出现都是因为维C行业准入门槛较低,所以有大量企业疯狂涌进了维C行业,因此中国只能够采取提高行业准入条件来解决这一问题。

而在中国出台准入条件之后,对五大制药企业来讲是一个大好的消息。五大制药企业能够继续保持在维C行业的竞争力,带领维C行业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有了国家出台行业法律法规进行规范之后,中国在维C行业能够稳扎稳打的发展。中国这一段辉煌的维C突围史,也在提醒着国内数以万计的企业,只有掌握行业的核心技术,才可以在行业中占据领先地位,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拿下产品的国际定价权。

可以肯定的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国际维C市场依旧是中国人的天下。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