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结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山东农业大学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贡献山 [复制链接]

1#

10月15日是山东农业大学校庆日。

祝山东农业大学岁生日快乐!

山东农业大学累计培养26万名毕业生奔赴祖国各条战线

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省奋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其中,山东农业大学在智力和科技支撑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日,山东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徐剑波专题介绍了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的办学成绩,未来学校发展的奋斗目标,工作思路和主要任务等。

山东农业大学坐落在泰山脚下,北依黄河、南临曲阜,位于齐鲁文化一山一水一圣人的中心线。学校创建于年,目前是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拥有山东省属高校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年入选首届全国文明校园。年山东省委对学校办学发展提出了成为省属高校“双一流”建设排头兵、服务乡村振兴排头兵的要求,学校年入选山东省高水平大学“冲一流”建设高校。

山东农业大学岱宗校区全景

坚持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作为根本使命,持续拓展“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优势

在谈及人才培养工作时,徐剑波说:“作为农业大省的农业高校,学校始终自觉担负起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的历史使命,坚持育人为本,强化思政育人,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在这一方面,学校主要是聚焦“三个引领”,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聚焦质量引领,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坚持因材施教、分类培养,推进学分制改革,完善拔尖型、创新型、复合型和专业型“四型”人才培养体系。开设齐鲁学堂,推进本硕博一体化培养,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年新增新农科提前批次招生,培养拔尖创新型卓越农林人才。入选齐鲁学堂的学生制订单独培养方案,实行导师制、小班化授课、个性化培养,优秀学生可实现本硕博贯通,突出创新能力培养,重要的是大二就能进入实验室,早早参与科研。比如,齐鲁学堂学生董旭晟,师从“牛专家”王中华教授,跟进课题研究、深入生产实践,在本科阶段就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连续担任全国牛精英联盟山东农业大学负责人,成功申请到山东省留学基金资助。开办“大北农班”“新希望六和班”“金正大班”“振兴菁英班”等校企合作班,与惠普公司、青软实训等探索“3+1”培养模式,与企业联合培养复合应用型农林人才。率先招收公费农科生,“量身定制”专门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培养新型基层农技人才。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打出教书与育人并重、教学与需求对接、科研与实践贯通的研究生培养“组合拳”,新建国家级研究生实践教学示范基地3个、省级教学基地9个,研究生在学校高水平论文中的第一作者比例达到87%,生源质量和培养质量稳步提高。本科毕业生深造率稳定在40%左右,列省属高校首位、全国农林院校第4位,近5年个毕业生宿舍集体考取研究生,塑造了刻苦攻读、学风优良的“山农现象”。学校列《一流本科教育排行榜》全国第49位、农林高校第4位、省属高校首位。

聚焦内涵引领,深化一流专业课程建设。作为我省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的省属高校,近5年学校新增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9个,入选研究生省级优质课程39门、优质案例库41个。优化本科专业结构布局,加强课程建设,全面打造“金专”“金课”。加强新农科、新工科、新文科建设,依托农业和生命科学优势学科布局新兴农科专业,新增8个专业、撤停26个专业,16个对接现代农业产业需求的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专业群获批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2个专业(群)获批省高水平应用型建设专业,3个专业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实施课程创优行动,入选国家一流本科课程10门、省一流本科课程57门,入选数量均位居省属高校前列。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获省教学成果奖30项,其中特等奖3项、一等奖11项,获批教育部新农科、协同育人和省级教改等项目项。学校优势特色专业成为我省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者,有力推动了我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以植物保护专业为例,自年开始招生,先后获评首批山东省品牌专业(年)、国家级特色专业(年)、首批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建设专业(年)、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对接产业项目专业(年)、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年),形成了“一二三”人才培养模式和“四位一体”实践教学平台,培养了包括2名院士在内的一批高层次人才,为保障国家和区域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安全及产业升级作出了重要贡献。

丰收的季节,希望的田野

聚焦能力引领,深化实践育人体系构建。依托荣获国家教学成果特等奖的“三三式”实践教学体系,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构建了“双创四驱”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开发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创业孵化中心,提供专项培训、资金扶持等全方位服务,开放亩科技实践站园,在全国余个县、余个村、余个企业建立了余个教学科研与就业创业实践基地,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比例由年的不足6%增至30%。目前,校园里活跃着近支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他们注册公司、申请专利、转化成果,依托专业优势作出了大文章,荣获全国“互联网+”“创青春”“挑战杯”大赛金奖等竞赛奖励余项,学校入选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经验高校、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毕业生中,既有以院士为代表的顶尖科技人才,也有奋战在涉农领域的管理学家和企业家,更有一大批活跃在乡村振兴主战场的基层农技人才和自主创业者,他们成为扎根“三农”一线、希望田野的中坚力量。比如,青年学生聂阳、张金、刘书程共同创办山东三生万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推广林下种植食用菌,以“公司+服务队+合作社+村民”模式,推动产业发展,近年来已将项目推广到全国26个省份65市,种植余亩,总产值达2亿元,户均增收4.17万元,累计带动余户实现脱贫。在艾瑞森中国校友会网公布的《中国大学毕业生质量排行榜》和《中国大学教学质量排行榜》中,学校均位居全国百强,是唯一入选的省属高校。

孔令让团队发现攻克小麦赤霉病世界性难题的金钥匙

坚持把破解农业科技“卡脖子”难题作为看家本领,持续发扬“顶天立地、十年磨剑”的科学研究优势

在谈及科学研究工作时,徐剑波说:“作为省属高校‘双一流’建设的排头兵,学校始终紧密对接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需求,牢牢抓住学科建设‘牛鼻子’,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加快变革科研范式和组织模式,强化有组织科研,鼓励合纵连横,打造协同创新的科研高地。”在这方面,学校主要是实施“三大战略”,引导广大师生大力弘扬“十年磨剑”山农品质,奋力实现学科建设、原创性成果、“卡脖子”技术等一系列突破,助力农业科技自立自强。

实施特色引领战略,着力打造学科高峰。大力推进学科高峰计划,获批1个省高峰计划学科、4个省一流学科,1个省高水平学科“高峰学科”建设学科、5个“优势特色学科”建设与培育学科。农林学科入围QS世界大学学科排行榜强。4个学科ESI全球排名列前百分之一,其中植物与动物科学学科进入千分之一,农业科学学科也已接近千分之一。农学学科列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第26位、兽医学学科列第35位。11个学科入选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其中园艺学进入前10%,列全国第4位,作物学和生物学进入前20%,分别列全国第7位和第41位。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7个自然科学学科获评B级,其中2个B+,位居省属高校首位。作物学、园艺学等学科部分研究方向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农业科学领域整体水平位居国内同类高校前列。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着力攻坚“卡脖子”技术难题。强化创新平台建设,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连续获良好等次,国家苹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顺利通过评估,土肥高效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纳入国家级平台新序列,植保微生物种质资源库入选首批国家级种质资源库,近5年新增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创新平台(基地)24个,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5项,承担各类项目(课题)项、经费15.6亿元,在《科学》《自然》《细胞》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高水平成果60余篇。孔令让团队在全球首次发现并克隆抗小麦赤霉病关键基因,为攻克世界性难题找到了“金钥匙”,成果发表在《科学》主刊封面,实现了省属高校零的突破。这是我国小麦研究领域首篇《科学》文章,也是山东农大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入选中国十大科技进展、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中国农业科学十大进展。央视《新闻联播》用2分47秒的时长,报道孔令让团队用接续奋斗的青春攻克世界难题,守护中国碗里的中国粮,引发社会各界强烈反响。

实施人才支撑战略,着力构建人才“雁阵”格局。实施人才筑峰、杰出青年人才培养、青年教师成长计划等专项工程。近5年引进优秀人才人,其中国家级高层次人才42人;培养泰山系列等人才工程专家等54人。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专任教师平均年龄41岁,具有博士学位人员比例达到65.4%。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涌现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全国巾帼文明岗、齐鲁时代楷模、齐鲁最美教师、齐鲁最美科技工作者、全省干事创业好团队等一大批先优典型。着力构建以领军人才为引领、以创新团队和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为中坚、以青年骨干教师为生力军的一流师资“雁阵”格局。
  

陈学森团队培育出“山农酥”梨,成为农民群众的致富梨

坚持把服务乡村振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作为责任担当,持续彰显“强农兴农、富民兴鲁”的社会服务优势

在谈及社会服务工作时,徐剑波说:“作为省属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排头兵,学校始终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面向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定扎根农村、服务农民的信念,在服务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担当作为。”在这一方面,学校主要是健全“三个机制”,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转化到农民笑脸上,为深入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贡献山农大力量。

健全服务机制,助力乡村振兴。推进科技服务“五个一工程”,组建人的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选派80余名教师赴县市区任科技副职。开展“百名党员专家联百村”活动,名党员专家挂帅出征。在全省率先成立乡村振兴研究院,落实省委乡村振兴五个专班工作任务,为20余个县市区编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主持完成余家省级家庭农场示范场、余家社会化服务组织实地评估工作,主持完成山东省首次农业保险经办机构绩效评价工作,牵头起草的《山东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颁布实施,参与制定我省小麦、苹果提质增效意见。学校“山东省乡村振兴研究基地”入选首批山东省社科理论重点研究基地。

健全转化机制,助力科教兴农。开展量身定制“问诊式”培训,把科技驿站建到生产一线,把生产技术送到田间地头,建立扶贫技术示范基地处,对菏泽、临沂、聊城重点扶贫区域县市区实现全覆盖。打造继续教育特色品牌,获评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全国继续教育信息化建设标杆院校、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全省首批大数据人才培训示范基地。94人入选国家和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2个学院荣获山东省科技兴农先进集体,4人荣获山东省科技兴农先进个人。在果树领域,陈学森教授把选育的近30个果树新品种及栽培管理方法免费提供给果农使用,育成的“山农酥”梨果实大、口感好、耐贮藏、抗性强,种苗供不应求,已在聊城、菏泽等地推广过万亩,让果农在果树种植中脱贫致富奔小康,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健全合作机制,助力融合发展。先后与省内外20余个地市和余个县市区建立科技合作关系,与华能集团、金正大、登海种业、鲁商集团等60余家大型企业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建立了一批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综合服务示范基地。围绕我省新旧动能转换总体布局,与泰安市、潍坊市、青岛西海岸新区、沂水县等开展共建合作,集聚创新要素资源,围绕产业提质增效先行先试,推动区域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泰安市委、市政府深入推动校城融合发展,年10月泰安市政府、山东农大和肥城市政府签署三方合作协议,在肥城边院镇共建汶阳田现代农业产业园。目前产业园已建成科研区、生活服务区和余亩的试验田,学校52个科研团队、90余个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在产业园开展创造性研究,就地推广科技成果,实现农民增收创富。

段巧红团队揭示被子植物受精过程关键机制

坚持把扎根齐鲁大地、建设一流农业大学作为不懈追求,持续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提供强有力的智力和科技支撑

在谈及学校未来发展时,徐剑波表示,今年9月,学校召开了第八次党代会,提出了“全面建设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国际知名一流农业大学”的奋斗目标,确定了今后五年“一四六八五”的工作思路,明确了学校发展的基础、原则、路径和保障,吹响了“在省属高校中率先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的冲锋号。

下一步,学校党委将动员和组织全校党员及广大师生员工勇担立德树人、强农兴农光荣使命,发挥优势、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加压奋进,在建设一流农业大学进程中走在前、开新局,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深入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大众日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