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三次大的决战中一场精彩的战役!
60万武器低劣的华东野战军战胜了80万武器精良的国民党大军。
这其中,除了士气、指挥等因素,还有就是粟裕说的,“山东人民的小推车,大连的炮弹”。
山东人民大约万支前民工,把淮海战役推向了胜利。
所以说,解放军在这次战役中,不仅是60万人,还有几百万的支前大军,民心所向,旌旗也就指哪打哪!
指挥这万支前民工的,除了华东军区,在我军名将作战史上,提到的比较少,他就是华东野战军的副参谋长兼后勤部长刘瑞龙,年后,他任第三野战军后勤部长兼政委。
他后来没有参加授衔,若授衔的话,顶少中将军衔,也有可能是上将。
因为,在年,他就曾为陕南红二十九军政治部主任。
要知道,这一时间,杨得志、杨成武、黄永胜、洪学智等大批的授上将衔的我军高级将领,大都是团级干部,韩先楚才是一个连长。
所以,论资历,刘瑞龙授上将衔,也不是没有可能。
因为没有授衔,后来又转入地方工作,他就很少被人提及,以至于还不如他的女儿名气大。
他的女儿就是曾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刘延东!
从刘瑞龙的经历和战绩看,他不仅为淮海战役的重大胜利立下赫赫战功,还是我党我军一名非常出色的资深革命家和杰出指挥员!
刘瑞龙(-),男,江苏南通人。曾化名石钧、李世萍、王大舜、张云生。
年3月到川陕革命根据地,曾被任为陕南红二十九军政治部主任。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中央安吴青年干部训练班副主任,中共豫皖苏省委委员,皖东北军政委员会书记,中共淮北区党委副书记兼淮北行政公署主任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共中央华中分局民运部部长兼苏皖边区政府副主席,华东北线后勤部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副参谋长兼后勤司令部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前委委员,豫皖苏财经办事处主任。
第三野战军后勤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上海市委委员、秘书长等职。
参与领导了华东战场人民解放军的后勤保障工作,曾动员组织几百万民工支援淮海战役。
大军未动,粮草先行,这后勤官最重要,所以,抗美援朝后,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最感谢的,是高岗和洪学智“两个麻子”。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共上海市委秘书长、华东局农委书记、华东土改委员会副主任、农业部常务副部长、党组副书记、华东局农委主任等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共中央华东局农业委员会书记兼华东军政委员会土地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政务院农业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中共中央华东局农业办公室主任,中央农业行政干部学校校长,中共中央华东局委员兼太湖流域水利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农业部顾问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