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七十的王奶奶近几年腰背疼痛得厉害,个头也比年轻的时候要矮上好几公分,晚上睡觉还偶有小腿抽筋的现象。“老了老了,果然是不中用了!”王奶奶感慨道。
国庆假期刚过,她医院老年病科就诊。
经过病史询问与相关检查,王奶奶被诊断为骨质疏松症,并有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我没摔跤没受伤,怎么无缘无故就骨折了呢?”王奶奶非常纳闷。
“因为您有骨质疏松症,所以即使没有摔倒,那些看似简单的动作也容易引起骨折发生。”老年病科十七病室主任、主任医师李顺东介绍。
日常生活中,不少人存在这样一个误区: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身高变矮、弯腰驼背是正常现象。其实不然,这往往是来自骨骼的“呼救”——骨质疏松症。
什么是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系统性骨病,其特征是骨量下降和骨微结构破坏,表现为骨的脆性增加,因而骨折的危险性大大增加。
轻微的创伤,甚至是在无外伤的情况下也容易发生骨折。这是一种高发病率、高死亡率以及高医疗费用的疾病。
“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骨质疏松如同高血压、糖尿病一样,发病率和患病率逐年攀升。”李顺东介绍。
据我国首次骨质疏松流行病学调查显示,65岁以上老年女性患病率为51.6%,男性患病率为10.7%。
骨质疏松症患者初期没有特别明显的症状,可仅表现为四肢酸软、无力,很多患者直到发生骨折,才知道自己患有骨质疏松。而骨折是造成老年人失能的重要原因,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与健康寿命。
哪些人需要筛查骨质疏松?
李顺东建议,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要定期接受骨密度检测,及早发现骨质疏松症患者和低骨量人群,及时进行个体化健康干预。
那么,哪些是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呢?
①女性65岁和男性70岁以上,即使没有其它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医院检查;
②女性65岁和男性70岁以下,有一个或者多个骨质疏松危险因素(绝经后、吸烟、过度饮酒或咖啡、体力活动缺乏、饮食中钙和维生素D缺乏);
③有脆性骨折史和脆性骨折家族史的成年人;
④X光摄片有骨质疏松改变者;
⑤各种原因引起的性激素水平低下的成年人;
⑥有影响骨矿物质代谢的疾病和药物应用史;
⑦接受骨质疏松治疗进行疗效监测者。
如何防治骨质疏松?
李顺东介绍,骨质疏松的治疗以尽早恢复正常生活质量为目的。
无论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都须重视骨质疏松症本身,与抗骨质疏松治疗相结合,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骨量及骨强度,避免发生再骨折。
在日常生活中,骨质疏松患者调整生活方式,饮食要富含钙质(每日摄入奶制品毫升)、低盐、适量蛋白质(每日0.8-1.0g/kg体重),进行适当的户外运动,增加日晒,戒烟限酒,预防跌倒;
慎用糖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利尿剂等影响骨代谢的药物;
积极治疗糖尿病、甲亢、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原发病;
在医生的指导下,适量地补充钙质及维生素D,并积极进行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
在医院期间,王奶奶经过补钙、抗骨质疏松及个性化的饮食运动治疗,腰背疼痛症状明显改善。
“看来,那些我们认为是‘变老’的现象都是疾病的预兆啊,还是要多小心了!”王奶奶决心要定期体检,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