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A股江湖的骗局。
文/华商韬略王中美
不到3年股价翻了近10倍,成为中国医药企业中少有的百亿美元上市公司,这是新药研发公司百济神州在纳斯达克创造的业绩。
更特别的是,百亿美元的背后,百济神州没有一款自主产品上市,还要每年烧钱数亿。新药研发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赌博”,美国市场的投资者为何敢下如此重注?
出身决定阶层。
主攻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癌症药物的研发,让百济神州生来自带“豪门”基因。
与传统化疗容易伤及无辜细胞的治疗方式不同,靶向治疗就像“精巧炸弹”,可以更精准地抑制癌细胞。而免疫治疗则进一步升级,通过激活人体自身免疫系统来对抗癌症,且疗效明显、可持续,副作用小,降低复发率。此疗法也被业界称为“治疗癌症的第三次革命”。
百济神州投身行业前沿的定位,来自于两位光环闪耀的创始人——王晓东和欧雷强。
王晓东自年起从事细胞凋亡方面的研究,持续为癌症等疑难杂症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凭借在该领域的杰出成就,年,41岁的王晓东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成为改革开放后在美国科学院获得院士头衔的中国第一人。
而此前一年,王晓东已应邀回国创办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期间他经常被扎心:“因为我的研究与癌症有关,回国后经常有人问:‘有没有更好的治疗方法?’”
答案是肯定的。
遗憾的是,这些治疗所用的药物都产自国外,要么还没获准进口到中国,要么就是获准进口,但价格昂贵到足以令普通家庭倾家荡产。一如电影《我不是药神》中那位患病老奶奶:“我病了3年,4万块一瓶的正版药,我吃了三年,房子被吃没了,家人被我吃垮了。”
“如果长此以往,不仅对患者无法交代,中国的医药产业也将更加受制于人。”研究出中国版创新抗癌药的念头,从此时常萦绕在王晓东心头。
年,王晓东与美国人欧雷强达成了合作,构想得以付诸行动。
欧雷强既长期专注肿瘤靶向和免疫治疗,又深谙企业运营之道,曾在相关药物研发公司担任要职,在美国医药界颇有名气。
年,欧雷强到中国创立了医药研发外包公司(CRO)——保诺科技。该公司与王晓东的研究所同在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期间,两人只是认识,从未深交。
年底,欧雷强将保诺科技卖给美国三大CRO公司之一——PPD,成了自由人。王晓东得知消息后,心头一震——创业黄金搭档出现了!
一顿晚餐中,两人一拍即合。
欧雷强十分看好中国市场前景:在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中国每年大约新增万癌症病例,这个数字远远大于欧美和日本的总和。但由于本土研发能力不足,中国癌症患者的生存率和治愈率却远低于欧美,仅为13%。
差距和问题,于是变成了机会。
年2月,以“百创新药,济世惠民”为使命的百济神州在中关村生命科学园诞生。
原创式新药研发是一条极其复杂、充满坎坷的道路。
一款新药从实验室到上市,仅初始环节——筛选出目标化合物就需要至少5年以上,整个周期10余个环节下来,要12-20年,投入动辄10数亿美元,而最终的成功率却不超过12%。
但新药研发也有一条捷径——Me-better,即中国早期的Me-too模式的升级版——在仿制中创新,运用成熟的理论和技术,深度改变原有药品的化学结构,使其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有所提升。
这种模式的优势也显而易见:在大幅降低风险和成本的基础上,可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因此,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相对提倡Me-better,以更好满足患者的治疗选择。
对于新药创新土壤尚未成熟的中国而言,Me-better模式也是本土药企实现突破的公认首选。
百济神州选择的肿瘤领域可谓强手如云,对标对象都是国际巨头。为提高研发成功率,王、欧二人制定了不同的战略、战术。
在战略上,不独攻一种药物,而是从靶向和免疫两种疗法切入,双管齐下,布局10多个新药同步研发。
在战术上,不惜重金从默沙东、辉瑞、强生等跨国企业中聘请管理、研发骨干,组成50多人的药检团队,加大药物检验能力——这样的规模,超过了很多跨国药企。
“这样我们就能够在药物研发的每个阶段都进行检测,结果不好的就停掉,以最大限度地节省资源、少走弯路。同时,国外最新的药物专利发表后,我们很快就能进行解析,并跟自己正在开发的药物进行对比,如果发现我们研发的新药没有国外的好,就坚决放弃,重新设计新的药物。”
商业化方面,基于“立足中国、面向全球”的市场定位,百济神州在初期就对国际市场的拓展埋好了伏笔——在全球开展临床试验,使其成为市场敲门砖。
一文一武黄金搭档的运筹帷幄之下,百济神州的新药研发步伐明显快于同行。
尽管也有4、5个项目失败,欧雷强不得不满世界借钱,但咬牙挺过难关后,业界还是发现:成立不到5年,百济就已有3款靶向型新药在澳大利亚完成了一期临床。
其临床数据显示:这3款药物分别对黑色素瘤、卵巢癌、淋巴肿瘤等多种癌症疗效显著,副作用很小,显著优于同类其他药物。而且“同类其他药物”中就包括强生年上市的一款超级明星药。
“参加临床试验的84位病人都是处于癌症晚期、生命垂危的患者,服用我们的药物后,病情或者得到控制,或者明显好转”,王晓东介绍,“晚期肺癌的生存期一般不超过3个月,澳大利亚的一位患者吃我们的药已经一年零两个月了,现在还活得好好的。”
德国老牌制药企业默克的举动,或许是百济神州领先优势的最好证明者之一。
默克创建于年,主要致力于创新型制药、生命科学等研究。截止年,其在全球67个国家和地区拥有个分支机构,年位列全球制药企业排名前25强。
经过严苛的评估,年,默克以4.65亿美元购买了百济神州临床中的两款药物的海外市场开发权(出于自身联合治疗的研发探索,后来百济回购了其中一个项目的海外权益)。
这一交易让百济在业界名声大震,资本追逐而来,年、年百济先后获得国内外知名资本及产业基金共计1.72亿美元投资。
接下来的融资,百济瞄准了对生物医药感兴趣的美国纳斯达克。
年初的资本寒冬中,纳斯达克市场低迷,众多中概股药企因估值低于预期而掀起私有化退市潮。尚无产品上市、亏损中的小弟百济神州逆势中登陆纳市,首日收盘价比发行价上涨18%,市值8.5亿美元。
在保持小幅平稳上升的一年后,百济股价几乎一夜间由40多美元垂直拉升至70多美元,幕后推手则是另一巨头——美国新基生物制药公司。
新基是血液癌症领域全球生物制药龙头,业务覆盖全球90多个国家,市值超过亿美金。
几年前,欧雷强曾前往新基寻求合作,结果无功而返。
士别三日,新基反过来拼命争抢联姻百济的机会。
反转源自百济的一款在研药。这款名为PD-1的抑制剂,是当下免疫治疗领域最火的品类。PD-1通过激活病人自身免疫系统来抗癌,理论上可以治疗多种癌症,成为国际制药巨头的必争之宝。
王晓东说,目前国际上除了已批准上市的两个PD-1(默沙东的Keytruda,百时美施贵宝的Opdivo)外,百济神州的PD-1临床数据是最多的,这也引来数家国际公司向百济示好。
最终,新基以国际影响力击败对手。
年7月5日,双方宣布达成一项资产置换和投资合作协议:
新基公司以13.93亿美元获得百济PD-1在亚洲(除日本)之外的全球授权,并以1.5亿美元溢价收购百济5.9%的股权。13.93亿美元的权益交易,创下国内药企单品种权益转让的新纪录(此前恒瑞一款PD-1的出售价为7.95亿美元)。
通过交易,百济神州还拥有了新基3款已上市肿瘤药在中国市场的独家销售权,并将新基在中国的百人市场团队收归帐下。
加上此前在苏州、广州开建的两个药物生产基地,百济顺势完成了从研发、生产到市场运营的全产业链布局。
在王晓东眼里,“这次合作对百济神州来说是一次脱胎换骨的转变”。
正是这样的转变,让投资者看到了百济的雄心。随着更多研发数据的陆续披露和新基三款药物在国内推广获得千万级收入,即便利润数据连续亏损,华尔街投资者仍一鼓作气,将百济神州股价推涨10倍,最高市值超亿美元。
年之前,王晓东曾有过一次比账上没钱还痛苦的经历。
“我一位朋友的妈妈是甲状腺癌晚期,他得知BGB-在澳大利亚的临床结果后,恳切希望能用我们的药,并一再表示‘自愿用药、后果自负’,但我实在没法给——这个药在国内的临床试验都没做,我给他就是犯法。”
这个药在国内的临床试验都没做,不是百济没申请在中国临床试验,而是申请后光在国家食药监管总局排队候审就花了1年多,但在澳大利亚,他们的申请不到5个工作日就批准了。
好在时隔不到两年,王晓东就不必为此痛苦了。年,中国大力度改革多项药品审评审批,在中国和全球同步开展临床试验因此得以实现。
欧雷强从政策巨变中看到了中国推动创新药企进入全球角逐的决心和信心,“全球制药行业对于中国的改变都是很惊讶的,这远远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
超出预期的,还有春风沐浴下中国新药研发产业的爆发力。
随着政策及创新环境改善,配套体系日益健全,海外精英相继回归,资本竞相追逐,一大批创新药企扎堆冒出。仅年就有再鼎、天演、华领、信达、亚盛等十余家创新药企披露获得亿元以上融资。今年初,华领医药、信达生物还传出拟IPO的消息。
这让百济神州的价值进一步彰显,但也带来挑战,最直观的表现就是:竞争者多了,它必须更好更快,才可以持续保持优势。
仅以百济的PD-1抗体为例,国内参与研发竞争的企业不低于10家,且每家都自称效果不差。其中,恒瑞医药、君实生物、信达生物的PD-1抗体已提交上市申请,并进入国家食药监管总局今年4月发布的《拟纳入优先审评程序药品注册申请的公示(第二十八批)》的名单。
于外,今年4月28日国家卫健委宣布:对进口抗癌药实行零关税。此后仅一个多月,6月15日,第一例PD-1药物——百时美施贵宝公司的Opdivo就获批在中国上市。
内外搅动下,百济的压力大增。
有业内人士总结药品销售规律:“前3家上市产品几乎可以完全占领整个市场,第4、第5家若有雄厚财力和销售渠道可以不亏钱或微赚,其余的几乎是稳亏不赚。”
显然,就算百济以最快的速度申请上市,在排序上也仅处于“喝汤”的第4位。
速度就是金钱的游戏规则下,已经够快够好的百济必须快马加鞭,更快更好了。
此外,业界也较为关心百济的全球化管理。一个惯例是,擅于研发的团队在市场和销售上是短板,能否运营好多个国家市场、让在研药顺利上市,百济也要经历不少考验。
而这,不光是百济,也是整个中国创新药企业都必须破解的课题。
《我不是药神》中,当一群病患为保住药贩子程勇甚至付出自己的生命时,他们真正渴求的,其实是一款诞生在中国的救命药。百济神州会成为中国药神吗?
——END——
图片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