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和检出率逐渐升高,其中绝大多数结节为良性,不同病理类型的甲状腺结节的临床处理和预后不同,因此,术前评估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尤为重要。甲状腺结节穿刺活检因其操作简便,创伤小,能对绝大多数甲状腺结节性质作出较为准确地诊断而受到广大临床医生所青睐,医院都有迅速普及发展的趋势。
甲状腺穿刺活检常用器具
绝大多数甲状腺穿刺活检都在超声科进行,操作医生为了安抚患者的紧张情绪,在给患者讲解这项技术时,往往讲到这只是一个简单的操作,基本没什么风险,不需要紧张。但甲状腺穿刺活检真的就这么简单而且绝对安全吗?
甲状腺穿刺活检示意图(来源于网络)
其实甲状腺穿刺活检这项看似简单的技术里大有文章。下面让我们看看章建全超微创医疗团队是怎么看待这项技术的。
章建全超微创医疗团队观点1穿刺活检绝大多数安全,但也有风险。
2细针、粗针各有优缺点,没有最好,只有最合适。
3穿刺活检仍有局限,有时需综合考虑其它因素。
4针道种植仅理论上存在,无需过于担心。
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演示
穿刺活检绝大多数安全,但也有风险。
医院做甲状腺穿刺活检时画风是这样的。
然而在上海国际医学中心章建全超微创医疗基地做甲状腺穿刺活检时画风却是这样的。
很多患者都不解,其他人口中简单的甲状腺穿刺为什么在这要搞得如此“高规格”?这时章教授往往都会微笑着回答道:“我认为医学是严谨的,所以我们总是以最高的标准来从事医疗活动,哪怕是一个看似简单的穿刺活检。”作为国内甲状腺微创消融领域经验最丰富的专家,章教授所做的甲状腺穿刺活检术的例数在业内也是遥遥领先,例数多了,各种极端的病例也就都见过了。甲状腺穿刺活检术总的来讲是一项安全、创伤小的操作,但是也有出血的风险,术前一定得做好相应的预案措施。虽然甲状腺穿刺术后出血并发症发生概率很少,而且通常症状比较轻微,但出血量过多可压迫气道,引起呼吸困难,甚至导致患者窒息死亡。另外,若患者有基础疾病、过敏体质等也会进一步加大穿刺活检的风险。
“高规格”并不是指硬件设施一流,而指的是安全保障级别高和精准诊断水平高。手术室里良好有序的操作环境加上专业的麻醉、护理团队,为穿刺活检安全、有效地进行提供有力保障,能从多角度、多层面切实保护好患者的安全。
细针、粗针各有优缺点,没有最好,只有最合适。
根据使用的穿刺针直径粗细以及取得的穿刺标本的不同形态,穿刺活检可分为粗针穿刺和细针穿刺,分别对应组织学诊断和细胞学诊断。
一般而言,粗针穿刺可以取得成形、较大的组织条块,满足组织学诊断;而细针穿刺取得的多为细小的组织颗粒,满足细胞学诊断。粗针穿刺组织学诊断英文简称为CNB(coreneedlebiopsy),而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英文简称为FNA(fineneedleaspiration)。
由压缩弹簧为动力的前出式切割针
粗针活检取材量较大,所取组织条可同时切取周边正常组织、瘤体被膜及瘤体,能完整、清晰地保持组织结构,也能更全面地体现肿瘤细胞生物特性。同时,粗针穿刺,针芯较粗,粗针材质较细针硬,可避免取材困难及遇质地较硬瘤体发生针道偏离。
穿刺针退出体外后暴露针芯,显示滞留于切割槽内的组织条块。
FNA获得主要是一些细胞集群,数量远少于CNB的组织条块,提供的诊断信息主要集中于有特征性的细胞。
由千叶针改良的可抽吸、可注射的细径穿刺针
细胞学诊断主要是观察细胞核的大小、形状、染色深度、核分裂像等等,对于甲状腺乳头状癌是十分敏感、准确的,如果看到从某个甲状腺结节取材获得标本中看到了细胞核磨玻璃样改变、核沟、核内假包涵体这三个表现中的一种,那么就怀疑那个甲状腺结节有可能是乳头状癌了,如果有2个甚至3个表现都看到了,则可以确诊为乳头状癌。细针穿刺病理诊断有许多优点,诸如创伤很轻微,制作病理涂片比较简单和快速,诊断迅速甚至可以现场快速报告。
细针穿刺涂片标本
组织学诊断里面HE染色是最基本的观察方式,此外还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诊断,借助不同肿瘤细胞合成不同的特征性蛋白质而把它们显示出来,由此推断肿瘤的类型和性质。无论是细胞学还是组织学诊断,反映的都是形态、结构学上的信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诊断则是反映了蛋白质的信息。还有一种使用的越来越多的诊断方法是基因诊断,更为微观,比如甲状腺乳头状癌的BRAFVE基因突变检测诊断。
乳头状癌细针穿刺活检诊断价值较高,通常单一方法即刻确诊,当病灶微小时,粗针穿刺难度较高。滤泡性结节或其他少见类型的甲状腺恶性肿瘤时细针穿刺活检取材质量不高,诊断结果价值有限,提倡粗针穿刺取材。
穿刺活检仍有局限,有时需综合考虑其它因素。
甲状腺穿刺活检能准确诊断出最大多数的甲状腺疾病,但并不是全部类型,对于一些特殊类型的疾病,我们则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其他检查或重复穿刺来综合判断病情。
章教授团队则碰到过如下一个病例,72岁的老太脖子在短期内迅速肿大,超声检查后首先怀疑淋巴瘤可能。
但第一次组织学穿刺活检病例结果提示为桥本氏甲状腺炎。
患者三个月后再来复查,发现结节有增大趋势,于是认为还是不能排除淋巴瘤的可能,遂再次组织学活检,并另外加做了几项相关的免疫组化,最终病理提示为外周B细胞淋巴瘤,结合免疫组化,倾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N-GCB型)。
然后患者接受化疗,疾病得到很好地诊治。此病例若我们仅凭一次穿刺活检就给该患者下最终诊断的话,无疑会耽误该患者的病情。
针道种植转移仅理论上存在,无需过于担心。
无论是CNB还是FNA,只要穿刺都是有创的,理论上讲都有可能造成肿瘤细胞沿着穿刺针道发生脱落和播散。肿瘤细胞脱落、播散是否一定会造成穿刺针道甚至更远的地方出现肿瘤转移呢?答案是,虽然不是绝对没有,但对于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性癌,穿刺导致的转移几率是微乎其微的。这个结论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多年以来全球范围内的巨大样本量统计的结果,这是一个回顾性的研究结果,是很有说服力的!肿瘤细胞的转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牵涉到诸多因素,就算在取细胞组织的过程中不慎掉落几个小细胞,我们强大的免疫系统也能及时消灭它。人体血液循环中原本就有千万个原始的肿瘤细胞,只不过每天都会及时被免疫系统清除,穿刺针带出来的肿瘤细胞远达不到正常血液循环中的数量,所以,造成转移的几率微乎其微。其实许多肿瘤在刚发现时就已经远处转移了,而许多肿瘤穿刺后经过一、二十年的随访也未见转移,因此我们既要重视研究可减少转移的穿刺产品和技术工艺,也不要因为担心转移而裹足不前甚至拿个别案例、小概率事件来否定甚至阻碍这项利远大于弊的微创诊断技术。
医疗无小事!每一例甲状腺穿刺活检都值得我们认真去对待!
责任编辑:程杰
来都来了,点个在看再走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