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疾病
随着体检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项必备项目,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自己甲状腺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结节、甲亢、甲减,这些情况如何处理,这个系列科普告诉你答案。
甲状腺系列科普五
甲减患者甲状腺功能正常后,可以停药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和甲减有关的问题。
什么是“甲减”?
甲减的全称是“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减少或组织作用减弱导致的全身代谢减低综合征。字面意思大家就可以理解,甲状腺功能下降导致合成分泌甲状腺激素不足,不能保证我们身体的需要。而甲状腺素的作用是调节身体的新陈代谢,促进身体生长和发育,维持神经系统功能的正常。
在胎儿期和出生后第1年中,甲状腺激素对神经和躯体发育都有重要影响。如果甲状腺激素不足就不能维持肌体的正常生理活动,会表现出畏寒怕冷、神经功能调节紊乱、新陈代谢减低、生长缓慢、心率降低、注意力不集中、精神淡漠等,甚至于出现抑郁、肥胖等症状。这就像一个小农经济状态的村子,小村子里可以自给自足,村里的土地种出粮食刚刚好够全村人吃的。结果突然出现了“天灾人祸”导致地荒了,种的粮食都不够吃了;结果全村人都得勒起裤腰带饿着肚子了。
引起甲减的原因是什么?
引起甲减的诱因比较多,而且病因非常复杂,原发性甲减是最多见的,这类甲减占全部甲减病例的约99%,其中因自身免疫疾病、甲状腺手术和甲亢的放射性碘(I)治疗这三大原因导致的占90%以上。
甲减有哪些类型呢?
从甲减的严重程度看,分为临床甲减和亚临床甲减。临床甲减是指明显(显性)的甲状腺功能减退,血中甲状腺激素的水平降低,促甲状腺素(TSH)水平升高,而且还会出现临床症状,具体症状会因人而异,症状也和甲状腺激素下降的程度有关,病情轻者症状也不一定明显。而亚临床甲减通常没有明显的甲减症状,甲状腺激素水平没有降低或者处于正常范围的低限附近,但是促甲状腺素(TSH)水平会升高,其范围往往在4.5-10mIU/L之间。
按照病变部位分类,分为原发性甲减(由于甲状腺自己出问题了)、中枢性甲减(就是控制甲状腺功能的中枢发生了问题,促进甲状腺激素分泌的信号减少了)、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身体其他细胞不听甲状腺激素的“指挥”或者对甲状腺素的作用不敏感了)和消耗性甲减(因甲状腺激素灭活或丢失过多引起的甲减)。
按照病变原因分类,则分为药物性甲减、手术后甲减、特发性甲减等。
如何治疗甲减?治疗目标又是什么?
如果医生确诊为甲减,治疗也非常简单,就是按照人体正常的需求补充甲状腺素来维持稳定的机体代谢状态。就像是之前遭受了天灾人祸的小村子,自己地里出产的粮食不够自己吃了,就得靠接受外来的救济粮食保证村里人吃饱肚子。
最常见补充甲状腺激素的药物就是左甲状腺素钠,它是用于治疗甲减的主要药物。甲减的替代治疗和补充治疗剂量具有明显的个体化差异,要考虑到不同患者不同病情甲状腺素的需求量也不同。亚临床甲减要根据甲状腺功能结果,由医生决定是否需要左甲状腺素钠的治疗,而大多数亚临床甲减的患者不一定需要药物治疗,但需要定期复查监测甲功变化。
甲减的治疗目标是甲减症状消失,治疗后甲状腺功能处于正常范围。
左甲状腺素钠是个什么样的药物?
有的朋友听说“左甲状腺素钠”是“激素”所以就不敢或不想长期吃这个药治疗,认为“长期吃激素是否会使人发胖”、“是否会造成骨质疏松”、“是否会导致依赖”等。外源性补充的左甲状腺素和甲状腺合成分泌的甲状腺激素,与我们常说的糖皮质激素(波尼松、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等)不同。左甲状腺素和甲状腺组织自身合成的甲状腺素T4结构是一样,只不过是人工合成的。在临床治疗中左甲状腺素钠是目前甲减患者补充或替代治疗的安全可靠药物。
怎样进行监测?
补充甲状腺激素的治疗初期,通常需要4-6周才能达到稳定的治疗效果,因此需要间隔4~6周复查甲状腺功能来评价治疗效果,尤其是